香港中評社11月20日文章,原題:奧巴馬訪陸上東盟 撬不動中國墻腳從17日至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展開對泰國、緬甸、柬埔寨三個東南亞國家的訪問。這是奧巴馬成功連任后的首次外訪。在目前美國國內正因財政問題鬧得不可開交、輿論稱美國已經“走到了財政懸崖邊上”的時刻,奧巴馬暫時放下繁忙國內政務,輾轉連訪東亞三國,其中釋放的含義顯然不一般。
奧氏此訪有表層和深層兩個動因。就前者而言,奧巴馬出訪三國的原因各不相同。訪問柬埔寨主要是因為柬是今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依托于東盟峰會的東亞峰會也由柬埔寨來承辦。而美國今年是第二次參加東亞峰會,奧巴馬以總統身份與會,順便訪問柬埔寨,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既然要訪問柬埔寨,到泰國轉轉也是順理成章。
緬甸之行才是奧氏此次訪亞最受輿論關注的重點。這次訪問明顯有嘉獎緬甸的意思。它的背景是,近年來緬甸在政治上呈現出要進行歷史性改革的新氣象。最具象征意義的事件是,被囚禁多年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不僅被獲釋,而且也重返緬甸政治舞臺。今年9月昂山素季應邀訪問美國,與奧巴馬總統進行了會晤。美國認為這是它的對緬政策成功的表現。美緬關系也迅速升溫,雙方正式互派大使。緬甸總統吳登盛于9月份應邀訪美,成為46年來首次訪美的緬甸最高領導人。就在奧巴馬這次出訪亞洲前,美國宣布大幅放寬對緬甸貨物的進口限制。可以說,雙方關系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不過,上面只是奧巴馬訪亞的表層原因,此訪還有深層原因。這個深層原因,就是美國基于其亞太再平衡戰略,拉攏中國在東盟的親密伙伴或者說是準盟友,以弱化中國在周邊的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奧巴馬此行難免給人以“撬中國墻腳”的感覺。
眾所周知,泰緬柬三國與中國的關系非同一般,這三個國家是中國在東盟的親密朋友、伙伴,甚至可以說準盟友。東盟十國中,與中國關系的深淺厚薄程度明顯有異。大致說來,以柬泰緬為主的“陸上東盟”,與中國的關系比較親近,雙方的互信程度很高;以越南、菲律賓為代表的“海洋東盟”,與中國的關系比較復雜,加之有領土和海洋爭端,對華疑慮較深。
正由于這方面的因素,泰緬柬是中國防止東盟被“海洋東盟”綁架的有力幫手。有一個事例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在今年7月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上,由于東道國的堅持,會議才沒有通過菲律賓提議的南海問題聯合聲明。這也是東盟外長會議45年來首次沒有通過聯合聲明。柬埔寨在關鍵時刻對中國的外交支持力度可見一斑。其他如泰國與緬甸也都能大體如是。飽受美國制裁與封鎖之苦的緬甸,多年來一直受中國蔭護,在政治與外交上受惠于中國非淺,其對中國的戰略性依賴是顯而易見的。
這樣的國家,無疑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一個薄弱,乃至具有消極意義的一環。曾在小布什時期任總統亞洲事務顧問的邁克爾·格林日前對美國媒體公開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泰緬柬是美國重返亞太大戰略下的3個麻煩孩子。”
在此情況下,奧巴接連訪問中國在東亞的三個親密伙伴,從積極的方面說,是想拉近美國與三國的政治與外交關系,以強化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薄弱環節;從消極方面說,是要把三國從“中國懷抱”中拉出來,正如泰國《曼谷郵報》指出的,“奧巴馬到訪就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地區影響力!
不過,不論美國如何苦心孤詣,由于地緣紐帶、經濟聯系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陸上東盟”與中國的堅實關系是美國無法捍動的。這不僅因為中國的與鄰外交務實成功,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對華關系對于三國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性意義。
這不僅表現在經貿方面——中國已經成為東盟國家最大貿易伙伴,而且與一個強大的中國保持良好關系,在三國的安全戰略中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比如,在泰柬兩國因為領土爭端擦槍走火的時候,中國在調停雙方爭端中所能發揮的關鍵作用,就是是美國可望不可及的。
所以,正如俗話所說,“遠親不如近鄰。”中國對于“陸上東盟”的綜合性戰略意義,是美國可望不可及的。正因為如此,不論美國如何拉攏相關國家,它都無法撬動中國在東南亞的外交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