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我吧,‘琳達’!”一位名叫魯曼的顧客在一家綠色產品展臺前“長跪不起”。這是人民日報記者在第七十八屆柏林綠色周上看到的一幕。“琳達”不是別的,而是一種德國人最愛吃的土豆。在該展臺展出的是由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麥希特海默綠色食品公司種植的綠色土豆,魯曼“跪求”的就是這種土豆。記者在展臺前注意到,短短15分鐘內,就有3位顧客要買這種土豆。由于只有4袋展品,而為期一周的展覽才進行了一半,所以展臺的卡林克先生不愿意賣。
“種植綠色土豆,首先要滿足歐盟和德國綠色食品行業協會的規定,最主要的是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卡林克對人民日報記者介紹。為了預防害蟲,土豆從種下地之前就進行了預發芽。這樣種到地里以后,土豆能快速長出大的葉子,不怕蟲害。另外,種植間距保留得更大,一方面可以保持空氣流通,防止病菌繁殖,另一方面也方便以機械除草替代除草劑。此外,在種土豆的前一年,就要減少地里的草籽,這能降低雜草的繁殖。“留一些草也是可以的,只要不影響土豆生長。”卡林克說,“種植綠色土豆,要進行更合理和有效的規劃。”
麥希特海默公司去年生產了200噸土豆、200噸胡蘿卜、80噸南瓜以及其他的綠色蔬菜。這些綠色產品基本在本地區銷售,20%的產品由客戶直接上門購買,剩余的通過當地超市分銷。
德國綠色農業的發展主要由幾大行業協會推動,“生物地帶”就是其中一個。該協會展臺的負責人告訴人民日報記者,如果說普通食品中可以添加100種添加劑,那么綠色食品只允許添加40種,而“生物地帶”則只允許添加15種。行業協會對每一種綠色食品的種植、加工和銷售都進行全程檢測,認證時間長達兩年,只有合格才能被稱為綠色食品。
“德國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增長很快,但綠色食品的生產卻發展緩慢。”聯邦農業和糧食署展臺的負責人迪瓦爾德告訴人民日報記者。目前,德國的綠色農業只占德國農業生產的6%。綠色農產品的價格仍比較高,能享受綠色食品的還是少數人。因此,推動傳統農業生產向更為綠色的方向發展,意義十分重大,空間也很廣闊。目前,歐盟對農藥和化肥的許可程序并不合理,生產商可以比較容易地使產品通過準入檢測,而一些綠色農業組織發起的規定綠色農業耕地面積比例的倡議,也常常遭到農民利益集團的抵制。
(本報柏林1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