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政策改革的核心目標有兩個:一是繼續吸引高素質人才,二是解決非法移民問題。在吸引高素質人才上,民主黨和共和黨分歧不大,難點在于非法移民的合法化,這也是美國移民改革法案一再難產的癥結所在。
高技術移民對美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美國在接納高技術移民上歷來毫不含糊。先后出臺的移民法均對高技術移民實施優先權制度。“9·11”后,美國企業界一直游說政府對高技術人才降低門檻,簡化移民手續。
如何處理非法移民之所以棘手,不僅因為這是一個關乎兩黨選票的政治問題,而且也與大量移民涌入美國引發“國家認同危機”有關。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但在很長時期內,國家認同并不是一個問題。建國初期,國民的種族、民族、語言、宗教信仰并不復雜。美國優先接納來自歐洲的移民,限制有色人種的進入,是要維護國家認同。另外,美國還大力推行各種形式的同化政策,通過引導移民放棄原來的語言、習俗和生活方式,轉而接受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1965年新移民法的通過以及同一時期民權運動的興起和多元文化主義的盛行,在國家認同方面構成巨大沖擊。移民保持自身文化特性被視為美國社會活力的體現。
然而,上述理念和現實之間的碰撞在不斷加劇。美國拉美裔人口已逾5000萬,是美國人口最多、增速最快的少數族群。美國人口普查局預測,2050年拉美裔將成為美國第一大族群。據調查,半數左右的拉美裔移民學歷在大學程度以下,不通英語,平時用西班牙語交流,收看墨西哥電視臺,把所得收入匯回祖籍國,過著半隔離的生活。美國一些保守人士擔心,拉美移民數量的激增和拒絕同化使美國面臨拉美化的危險。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在1998年的一場美國主場對陣墨西哥的足球比賽中,全場觀眾鋪天蓋地為墨西哥隊加油。
皮尤中心2013年2月的調查顯示,有資格成為美國公民的墨西哥裔移民中只有36%的人申請公民身份。其中,只有7%的人出于“美國國家認同”,大部分理由是“獲得法律權益”、“利益和機會”和“家庭原因”。另有52%的人沒有申請,理由是“語言障礙”、“沒有嘗試”或“不感興趣”。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移民對美國國家認同的淡薄。
龐大的拉美裔移民構成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民主黨力主為非法移民“轉正”,主要是為了鞏固拉美裔選民選票,也不乏讓非法移民融入美國社會的考慮。但共和黨認為將非法移民合法化不啻為一種“特赦”,將鼓勵更多非法移民。共和黨中的保守派更是擔心此舉將進一步加劇美國社會的認同危機。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分治的局面,注定移民政策改革之路是一場拉鋸戰。
亨廷頓在《我們是誰:美國國家認同的挑戰》一書中,擔心拉美移民集中的南部將成為“拉丁區”,從而導致美國分裂。這種擔憂在美國社會比較有代表性。美國能否在保持“移民國家”多樣化特質的同時,避免認同危機?美國社會還在尋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