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到1990年擔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去世,對此首先要說的是向其失去親人的家人致以哀悼。她作為英國首位女首相永遠在歷史上占據一席之地。但是,評價政治人物不能單純靠情感。
客觀評價撒切爾夫人,就要看到她對英國當前嚴重的經濟問題負有很大責任,因為她摧毀了英國的產業,而且走上了堆積巨額債務之路。她在英國社會內部和國際社會攻擊弱者。等她碰上鄧小平領導的中國這樣的強手,就吃了敗仗。
香港問題是撒切爾夫人與中國最直接的互動。我們不妨先從香港問題來分析,由此也可對她的整體職業生涯加以概括總結。撒切爾夫人鄙視中國。一名高官曾透露,她私下說中國“讓人不舒服”。1982年9月訪華談判香港問題時,撒切爾夫人沒帶上時任外交大臣的卡靈頓,因為她認為卡靈頓立場不夠強硬。英國外交部當時已經給出了正確的判斷,那就是1997年之后在香港絕大部分地區英國連一絲繼續留下來的合法性都沒有,也沒有留下來的實際能力。
盡管如此,撒切爾夫人還是提出英國應繼續管理香港。英國電視上播出了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會晤并提出這一主張的戲劇性場面。鄧小平回答說,如果他讓英國在1997年之后繼續留在香港,那他就跟簽署不平等條約放棄中國領土給英國的清王朝沒什么兩樣。中國對香港的主權不容談判,只能談香港回歸的機制。如果兩年內后者談判還不能解決,中國就要強行制定過渡安排。面對中國,撒切爾夫人的虛張聲勢失敗了,最終100%同意了鄧小平的主張。
香港問題是中國同撒切爾夫人最直接的沖突,這一幕也概括呈現出她不能客觀判斷政策長期影響的失敗。在國內,她的理念很大程度上確立了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英國經濟政策,而她也是英國當前經濟危機的始作俑者。
撒切爾夫人作為首相實施的政策就是聽憑英國產業開始衰落,而且根本無法恢復。北海石油收入沒有很好地投資利用。私營和政府債務開始堆積,而儲蓄在減少。這就好像有人拿著信用卡狂刷。花錢時候感覺良好,可遲早是要還債的。
空談不如實踐。英國產業是在衰落,可英國銀行業在債務刺激下短期內卻給人以繁榮發展的印象。最終,當債務積累到不可持續時,2008年發生了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銀行業崩潰事件,由此導致的英國經濟衰退可能比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還要持續更長時間。
撒切爾夫人的去世是其親友的損失,但并不是英國的政治損失。(作者John Ross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英國倫敦前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本文由甄翔譯)
- 組圖:法國多名男子裸身戴面具抗議同性婚姻合法
- 法女子在冰箱里藏匿嬰兒尸體被捕
- 母親購物將嬰兒獨留車內 留字條請路人照看(圖)
- 母親去世 美國4歲男童吃白糖存活5天(圖)
- 組圖:直擊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衰敗
- 組圖:英國天文愛好者用自家望遠鏡捕捉太陽表面驚人細節
- 戴安娜王妃禮服拍出86萬英鎊高價
- 組圖:媽媽被射殺 孤兒北極熊寶寶如今恢復良好
- 組圖:看看英國最昂貴住宅有多奢華
- 組圖:大膽小獵豹“借位演出” 躍上攝影師肩膀
- 組圖:盤點史上驚艷的“邦德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