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政策讓我印象深刻,國際社會不該忘記,中國成功讓數億人擺脫了貧困。我每年大約去中國四次,不僅去北京和上海,也去過中國的西部地區。中國的西部大開發的確取得了成功。在那里,我既看到了一個古老的中國,也看到了驚人的發展。與此同時,環保和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民工問題,也正受到中國領導人越來越多的重視。
從全球角度來看,中國無論在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扮演了非常負責任的角色。中國作用不只局限在亞洲。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的表現為世界克服危機、穩定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國成功保持了國內市場的穩定,由于中國國內市場巨大,這又讓其他一些出口型國家更好地度過危機。
中國從來沒有質疑過德國人對統一的渴望,反過來,德國政府也不懷疑一個中國政策。這是德中彼此間信任的重要原因,也是雙方發展良好關系的基礎。同時,德中兩國也有著巨大的共同經濟利益。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市場對德國出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德國歡迎中國企業來德投資。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德國必須從外國投資中獲益,其中當然包括來自中國的投資。我希望歐洲對中國的態度能夠更加開放。與此同時,確保德國企業在中國享有公平競爭環境、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這些方面的工作也很重要,我對此持樂觀態度。
不讓德中關系僅僅停留在起主導作用的政治層面,或者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經濟層面,而是越來越多地在兩國人民之間培育相互理解,這是德中關系發展的根基。
因此,加強德中兩國學生間的交流十分重要。年輕人互相結識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生活狀態,兩國交流就能在政治家、外交家和記者相互溝通之外,開辟新的天地。當前,兩國間學生和青年人交流十分豐富。很多德國學生在中國學習,我的女兒就是其中一個。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也已經達到3萬多人。中德都是文化大國,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能夠繼續深化發展。
目前歐洲正在努力克服危機。德國比其他歐洲國家開始改革要早,“2010議程”的改革舉措讓德國提高了競爭力。現在有許多歐洲國家需要改革,這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歐洲央行要采取正確的政策。只有歐元區國家團結一致,遵守財政紀律,才能真正克服危機。歐洲要克服危機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我對之持樂觀態度,歐元也將繼續是一種穩定的貨幣。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更多的融合,更多的“歐洲”。
(作者為德國前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