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日。連日來,眾多紀念衛國戰爭的愛國主義影片集中展映。
愛國主義影片曾在蘇聯時期起到精神引領作用。衛國戰爭前,大量國防主題的電影問世,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人們保家衛國的信心。衛國戰爭結束后,軍事愛國主義影片成為提升國家觀念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載體。
電影若想贏得青睞,必須以其特有的方式有效回應觀眾的渴望。俄羅斯著名導演安德烈·馬柳科夫說過,刻意的愛國主義教育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如果無法找到適當的“語調”,難以感染觀眾,讓觀眾信服。
當下流行的俄羅斯愛國主義影片,無疑找到了這種“語調”。首先,主人公年輕化、生活化,不再是“高大全”形象。主人公往往經歷命運的跌宕起伏,直面生活的迷茫困惑。其次,這些影片尊重歷史、反思歷史,用感人的故事教育俄羅斯新一代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背叛祖國。
影片《我們來自未來》的主人公切列普是位玩世不恭的年輕人。他對歷史一無所知,甚至崇拜希特勒。他穿越時空隧道,重返二戰戰場,看到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后懊悔不已,最終用鋒利的石頭劃掉了紋在左臂上的“鐵十字”。
俄羅斯總統普京說過:“我們必須為未來奠定堅實基礎,而基礎就是愛國主義。”2001至2010年,俄聯邦政府先后公布并實施兩個五年期的愛國主義教育綱要。俄羅斯政府向俄電影生產商訂購“能夠充分體現俄羅斯主流價值觀、社會價值和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影片。
德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說過,電影比其他門類的藝術更能反映一個國家的民族心態。俄羅斯年輕一代正從愛國主義影片中認識祖國、了解歷史、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