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采訪時,校園里的工程、計算機和數學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大樓令本報記者耳目一新。這座頭頂一塊巨型泡沫塑料的大樓以澳大利亞土著語言“英格卡尼沃德利”命名,意為“求知之地”。這座大樓2007年底破土動工,2010年正式啟用,可容納師生5000人,已被澳大利亞綠星建筑委員會評定為全國第一棟六星級綠色環保建筑。
阿德萊德大學建于1874年,創新是其優良傳統。這座古老的大學曾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可視汽車電話,培養出澳大利亞第一位宇航員,以及澳大利亞8位諾貝爾獎得主中的3位。此次該大學自行設計建造了這樣一座世界一流的環保教學樓,體現出該大學為保護生態環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陪同記者參觀的阿德萊德大學媒體聯絡官羅賓·密爾斯介紹說,大樓屋頂采用的材料叫四氟乙烯,能夠隨溫度高低膨脹和收縮,起到隔熱和保溫的作用,同時又不影響自然光線穿透。
除去屋頂的環保設計,冷卻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是大樓體現可持續發展設計功能的另一重要之處。大樓的混凝土地基下面和主體構架中,分別鋪設和嵌入密如蛛網的循環管道,猶如人體的“動脈”和“靜脈”。在大樓頂部,有一座與泵房連接的高效冷卻塔。泵房類似“心臟”,但不同的是,它把經過“靜脈”回流的水泵入高效冷卻塔,冷卻后的水借助處于高位的自然壓力自動灌入“動脈”,輸往各個樓層。夏季啟動高效冷卻系統,循環的涼水帶走大樓的溫度,保持涼爽。
大樓用水很多,但除了飲用和洗手外,卻很少動用自來水資源,原因是大樓底部建有容積為50萬升的蓄水池,樓頂上的雨水全部收集貯存在蓄水池中。冷卻系統、抽水馬桶供水,以及室內植物澆灌用水全部來自大樓本身的雨水收集系統。
大樓的外形設計也十分別致,向陽的一面有一排大煙囪式的造型。這些“大煙囪”是吸風降溫裝置,是大樓的空調,也體現了大樓的另外一個可持續發展設計功能。“大煙囪”的上下兩端開放,由一根根管道與每一個會議室、實驗室、辦公室和教室相連。夏季,樓面的高溫烤得“大煙囪”內空氣膨脹,加之地面高溫的推動,“大煙囪”內空氣升騰,形成較強的吸風功能,抽走樓內各室的熱空氣。在“大煙囪”抽取樓內熱空氣的同時,設在各樓層通往陰面的條條管道補充進新鮮的涼空氣,使得樓內清涼怡人。大樓內也有中央空調系統,但只為持續高溫天氣而備。值得一提的是,大樓的中央空調系統也非常特別,不是循環利用室內空氣,而是與室外空氣直接交換,保證空氣100%新鮮,十分有利于健康。
據介紹,大樓采用冷卻循環和吸風抽氣系統降溫,以及收集利用雨水,大大降低了能源、資源消耗。然而,讓人驚嘆的是,大樓在節能減排方面還有新招,建有燃氣發電系統,所有電力自身解決。為了節省電力,大樓還有照明控制系統,所有燈光,人走自熄。
(本報堪培拉5月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