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 (鄭青亭)“50年前,中法每年的雙邊貿易額僅有一億美元,還不到今天平均一天的貿易量。50年前,雙方在對方國家沒有一分一毫的投資,今天法國在華投資130億美元,創造50萬多個就業崗位,中國在法投資41億美元,創造了7000多個就業崗位。” 1月27日,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馬社如是總結了中法經貿往來取得的成績,但也提出,兩國在投資、環保和第三方合作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1月27日,法國戴高樂基金會在中國國際關系研究所舉辦中法建交50周年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馬社、前法國駐華大使毛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曲星等中法嘉賓發表了演講。其中,中法貿易、投資發展前景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
目前,中法已經分別成為世界第二、第五大經濟體,然而與此極不相稱的是,法國僅是中國在歐盟內第四大貿易伙伴、第三大直接投資來源國,中國僅是法國第五大貿易伙伴和第八大直接投資來源國。馬社認為,中法應該在幾個極具潛力的領域加大務實合作力度:
首先是投資。中國對法國的投資發展很快,有成功有失敗。失敗的案例大多是因為沒有能夠成功融入當地社會,缺乏信息、人才,對當地情況不了解,照搬國內管理經驗。在這一點上,政府需要幫助這些企業克服障礙。
第二是環保。法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先進環保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環保技術和設備的需求市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海水淡化、節能低碳的需求巨大。環保將成為兩國最具潛力的合作領域。法國企業應該深入中國二三線城市,不僅賣設備,也要推介理念和設計方案,提出綜合性的解決辦法,與中國企業合作。
第三是在第三國合作。中法在中東、非洲和中東歐地區都有合作空間。法方有廣闊的市場網絡、先進的管理經驗,中方有優秀的技術人才和資金,雙方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第三方合作領域獲得成果。
據馬社介紹,除了在核能、航天、交通等傳統領域合作,最近,中法兩國已經開始探索新的合作項目。法方提出在農業、衛生醫療、可持續發展、數字經濟等四個新興領域重點加強合作。中方也提出了希望在城鎮化、金融、汽車等領域的合作,還提出了在中國的國家級經濟區共建中法生態園區,目前已在沈陽、成都、重慶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