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國家能做到像法國那樣,把夜生活做成了國家文化的名片。比如紅磨坊歌舞,比如各種各樣歷史輝煌的咖啡館。當然,還有這家有著奇怪名字但在一些喜愛藝術的人們心中神一樣存在的狡兔酒吧。
這個酒吧的歷史比較復雜。在1860年左右還叫“刺客酒吧”。1875年藝術家安德烈·吉爾(André Gill)為這個酒吧畫了一幅標志畫:一個兔子從平底鍋里跳出來,附近居民開始叫這個酒吧為“Le Lapin à Gill”,法語意思是“吉爾的兔子”。可能是因為讀音上的接近,或者是賦予了那只兔子更為人性化的意義,酒吧的名字逐漸演繹為le Lapin agile(和Le Lapin à Gill的法語讀音一樣)。中文意為一只靈活的兔子,簡稱為狡兔酒吧。
狡兔酒吧不僅僅是一間酒吧,同時也是蒙馬特高地一帶甚至是巴黎最有藝術氣息的一處圣地。酒吧位于巴黎第18區蒙馬特區的中心,人稱法國最美的教堂——圣心教堂的西北側。酒吧外觀很簡單,勉強可以稱得上兩層樓房,有點像法國鄉村里的房子,唯一顯得特殊的是門口永遠有游客在慕名拍照。酒紅色的墻體不高,用木頭圍欄圍著,綠色的木頭百葉窗很醒目,還有在樹影后若隱若現的那只從平底鍋中跳出來的兔子。
這間酒吧被坊間稱作是天才畫家成名前的搖籃。最初酒吧的風格就極具藝術特色,因此曾吸引了畢加索(Picasso)、卡蘭達什(Caran D'Ache是俄語“鉛筆”的音譯)等藝術家。當時的酒吧老板叫弗雷德 (Frédé),自己愛好藝術,也經常進行一些藝術創作,也算是一個文藝青年,加上又樂善好施,很喜歡和當時一些還不太出名的藝術家來往。在他掌管酒吧時期,酒吧的常客如果沒有錢或者不想付錢,可以用自己的一張畫抵作酒錢來付帳。這樣一來,弗雷德就收集了許多著名畫家未成名前的作品,其中包括畢加索的作品。據說在1989年,畢加索在狡兔酒吧用來換酒喝的一幅畫在索斯比(Sotheby's)拍賣了四千多萬美金。
當初只是一次買酒錢的抵押作品,最終換成了四千多萬美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假如畢加索知道這一事實,會作何感想?但至少因為這一點,狡兔酒吧在文藝青年心目中的地位頓然變得高大上了。
酒吧也曾流落外人掌管,風格漸變。弗雷德的兒子在1922年購回了這家酒吧,才使這家酒吧繼續高舉藝術大旗,又吸引了當時不少如喬治·布拉桑 (Georges Brassens) 、海明威等這樣的音樂家、作家和畫家。
如此文化名片,豈能錯過?一個艷陽高照的下午,我們在蒙馬特地區閑逛了一會兒后,去酒吧買晚上的票。結果卻發現酒吧白天關著門,而且寫著提示:當天晚上因為裝修的原因不開放。和我們一樣悻悻然打道回府的還有幾個日本人。
只能第二天再來。是在吃過晚飯的時間,已經有很多人在排隊了。但隊伍一直排到晚上九點鐘以后才開門入場售票。不要抱怨法國人的拖拉,這是他們文藝范兒的作風。
酒吧入場門票每人24歐元,不算便宜,而且只收現金不接受刷卡,可能也是一種傳統的堅守吧。我們排隊等候時,發現幾個說著地道巴黎口音的法國人在隊伍的外圍聊著天。看他們的穿著還算比較講究。我們還曾疑惑,他們是在等人還是只是路過。等演出開始后才發現,原來那十來個巴黎人是當晚的演員。
酒吧主要演出形式是歌曲、幽默表演和詩歌。確實是非常小資的一個地方。具體內容可能會有變化,比如當晚就沒有詩歌的表演。演出從晚上九點多開始,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兩點。
酒吧內設置非常簡單,而且有些簡陋。觀眾坐在長條凳或小木凳子上看演出,前面只是擺了張桌子,很像是幾十年前國內開聯歡會時的樣子。場地很小,墻壁上掛著很多畫,和印象中北京三里屯酒吧的感覺差別極大。與其說是一家酒吧,倒不如說是一家堅持特色演出的小劇場。
門票中只附帶一小杯酒吧自制的果味白蘭地,第二杯飲料需要自買,酒精飲料7歐元,不帶酒精飲料6歐元。在整個演出過程,只有極少數的人續杯。在這里,喝酒敘舊是不合時宜的,大家來就是為了看演出的。當然,酒吧老板也不是銷售酒水的,人家是銷售文化的。
因為演出持續的時間太長了,所以每名演員負責一個時間段的專場演出,當然,在這之前,其他演員會用集體合唱或別的方式推出下一個獨自表演的演員。演員中有走諧星路線的,各種模仿和夸張的演說,典型的法式幽默。有一個演員一直在唱Edith Piaf(埃迪特·皮亞芙)的歌曲,經典中的經典。有一個打扮還算入時的青年人,彈著吉他唱,內容多是理想遇到殘酷的現實之類的歌曲,說俗一點就是一個屌絲心態的小伙在發著牢騷。當然,這演唱肯定能打動人。唱到某處總會有聽者會心一笑。
在這里,不想看演出了可以隨時起身走人,沒有繁文縟節式的顧忌。在演出的間隙,仍然會有觀眾起來退場,或中途入場,不需要打招呼。有幾個游客打扮的日本人在午夜時分實在堅持不住了就提前退場。看到這一幕,一個正在表演的演員逗樂道:他們擔心趕不上地鐵。
說實話,如果對法國甚至是蒙馬特地區文化沒有著深刻的了解,一般人是聽不懂的,或者只能是聽個熱鬧,但聽不到其更深的內涵,根本堅持不到后半夜。
演出過程中,不斷有觀眾跟著演員的節奏在哼唱,不用說,那肯定是法國人。當天演員們表演了很多法國傳統歌曲,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5世紀。
很意外的是,和巴黎很多表演場所拒絕拍照不同,這里演出時允許拍照。演員們沒有任何架子,跟落魄中的畢加索等大家一樣,和酒吧里的觀眾是沒有距離的,而且他們似乎對拍照很配合,當你的相機舉起閃光燈亮起時,他們會很配合地微笑、定格。
印象較深的是一個留著大胡子腿腳有些不太靈便的一個名字叫caillieux的老年人,唱的歌曲中嘲諷著現實的無奈,順便還推銷著自己的個人演唱CD 《rock at ze lapin》。偶有觀眾在現場購買他的CD,他會很熱情地簽上自己的名字。
仿佛是一種傳統,那天給演出伴奏的又是一個俄羅斯藝術家。狡兔酒吧作為巴黎夜生活的一張名片,不僅吸引著當地人到此緬懷舊時光,也吸引著很多尤其是來自東方的游客朝圣般地涌入,只為尋找畢加索等大家成名前在酒吧一次次宿醉中閃現過的靈感火花。不知在若干年后,那一晚表演的演員中,會不會有幾位能成為著名的藝術家,延續狡兔酒吧關于天才成名前的搖籃這一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