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法國人氣明星蘇菲.瑪索與中國首席男歌星劉歡演唱了一曲帶有民俗氣息的法國歌謠得到大眾的好評。猛然間我發現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這不禁讓我想起中法關系的曲折進程。
二戰時期,中法為盟友,都為反法西斯勝利做出巨大貢獻,也因此結下深厚的友誼,但中法畢竟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促成它們建交的不止是二戰時期的“淺薄緣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美蘇冷戰”。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認為英國是一個高貴的民族,英國人應該有自己的領導權力,不能再受美國的控制和擺布,于是他毅然脫離了美國,追求自主權。而當時的中國與蘇聯決裂,中蘇形式嚴峻,中法兩國都迫切需要一個穩定和平的環境來鞏固政權,同時更需要結交其他國家來增強國力,提高國際地位。當然戴高樂支持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并從越南戰爭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兩國有著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樂就產生與中國建交的念頭。1963年他派總理富爾訪華,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產生分歧,但法國還是同意與中國建交,斷絕與臺灣政府的外交關系,率先向中國伸出“橄欖枝”。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中國正式建交,這一重要歷史事件被外國媒體喻為“外交核爆炸”。這標志中國撬開了歐洲大陸的鐵門,加速了世界多級化趨勢,對后來兩國發展甚至是世界各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50年來,中法兩國既有交流與合作,又有分歧與沖突。譬如2008年法國時任總統薩克齊出席奧運會開幕式與西藏問題掛鉤,但經過中國堅決合理斗爭及兩國有效溝通,雙方平息了事端,更讓雙方關系進一步深化和提高。我人為,這件事能夠成功解決的原因在于中法兩國都以發展為目的,以國家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如果法國插手西藏問題,社會輿論必會席卷而來,法國的形象又在哪里?同時也會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因此,雙方以“調節方式”解決,是明智的,是符合大國關系的。
如今中法兩國同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僅在政治上有著微妙的關系,更是經濟上的貿易伙伴。據統計,中國在法國投資增長了14倍,投資領域涉及能源、農副產品、航天航空...形成了全方位的多邊貿易體系。同時,兩國發對貿易壁壘,更為兩國經濟甚至全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特別是今年3月份在巴黎舉行的中法“投資貿易論壇”雙方把握機遇,深化合作,利用中法兩國經濟互補關系,不斷擴大雙邊貿易投資規模,促進了兩國經濟平衡穩定發展。在關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問題中,兩國重點對非洲,中東等地區和平與發展進行了討論,次外,針對節能環保,全球氣候變化和國家城鎮化問題進行交流與合作。可見,中法兩國合作領域的多元化,廣泛化。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國家,在我看來,最有韻味,有魅力的是中化文化,這是中法關系友好發展的紐帶。法國啟蒙運動時期伏爾泰借中國儒家學派思想抨擊君主專制,促進了法國社會的變革,當然,19世紀60、70年代,西學東漸思潮中也含有法國啟蒙思想,同樣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知不覺中,中法兩國在文化領域碰撞出火花。法國醫博士吉貝龍在2012年出版《中國萬里長城》一書,追溯了長城歷史,研究中國人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成為了中法之間思想文化溝通的橋梁,因為對中國文化的熱情,長城與埃菲爾鐵塔樣充滿神起與魔力。同樣,在中國,中國人不需要走出國門,就能夠在不同地方領略“復刻”版鐵塔的經典魅力。艾菲爾恐怕想不到在遙遠的東方,會有如此多的鐵塔“粉絲”對于中法文化相互交融,我在一個叫安麗的法國女孩身上看到了。她在北京工作了多年,對中國的節日,食物都頗有了解,當然,中國的春節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我喜歡中國的水餃,中國的菜色多種多樣...”她說,“在法國,也有濃厚的華人色彩”。這表現出中法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促進了兩國友好往來。2010年中國六次人口普查中,法國人占全國15087人,這個數字告訴我,中法雖分屬兩大洲,但彼此的相互吸引從未受到時差和距離的影響,兩種膚色的人在文化領域頻繁交流,不斷增進友誼并相互了解。
至今,我還記得習近平在《特殊的朋友,共贏的伙伴》中說:“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我選擇這一時機訪華,是為了總結過去,傳承友好,繼往開來,推動中法關系更上一層樓。”是啊,當我看到中法電影節在凡爾賽宮舉行,當我我看到“龍馬”昂首奮蹄走過奧林匹克公園...我相信中法友誼之樹在兩國人民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在這個高超的信息化時代,中法關系的平穩發展,與“中國夢”的實現息息相關,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希望我們祖國母親更加繁榮昌盛,希望中法兩國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希望各國人民團結友愛,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