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古代絲綢之路首尾相接加速“一帶一路”建設
日前,中意政府委員會第七次聯席會議在羅馬舉行。王毅部長提出中意委應作為政治上的穩定器、經濟上的推進器和人文上的聚合器。中、意兩國分別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始點,作為文明古國,兩國的交往源遠流長,羅馬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馬可波羅游記中就記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輝煌和兩國交往的歷史。
而如今,意大利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匯處,無論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還是投資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中意兩國有太多默契,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會帶動兩國經濟貿易增長,而且還會發揮意大利在中歐經濟建設當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徹底走出歐債危機而發揮重要作用。
中意政策溝通建設“一帶一路”
2004年中意政府委員會(中意委)作為中國與歐洲設立的第一個跨部門、寬領域、多層次政府間合作機制宣告成立,這充分體現了中意雙邊的高水平合作關系,也為中意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中意雙方如能發揮在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的區位優勢、創新優勢、產業優勢甚至文化優勢,抓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機遇,加強互利合作,將推動中意關系走在中歐關系前列。
加快“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
意大利作為歐元區第三大國,屬于PIIGS國家,目前仍有有3600多億歐元的銀行壞賬需要解決,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的重要作用,可以拉動意大利經濟復蘇,這甚至成為破解銀行業危機的一把金鑰匙。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兩年多來,中國開往歐洲的渝新歐、義新歐等中歐班列超過21條,2015年1-10月份,開往歐洲的中歐班列就有1070列。要善于利用中歐班列聯通的重要作用,在“一帶一路”的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加強包括人員、物流等方面的貿易和投資往來。包括羅馬在內的許多意大利城市都是“一帶一路”上面國際貿易的重要節點城市,并具有自己獨特的產業優勢,例如意大利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而且計劃到2020年出口500億歐元的食品和葡萄酒,而中國也已經躍升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發揮區位優勢,挖掘意大利在“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樞紐作用,這是將意大利經濟走出低迷,甚至是帶動歐元區走出歐債危機的重大機遇。
“一帶一路”加強中意兩國經濟發展戰略對接
“一帶一路”的提出,實際上為中意兩國的合作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為兩國在更高層次開展互利合作帶來了巨大發展空間。中意兩國可以在三年經濟合作計劃基礎上,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意大利的發展戰略的對接與合作。
首先,加強創新領域的對接與合作,中國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意大利也是創新、創意大國,雙方可以加強中國“互聯網+”戰略與意大利的科技創新計劃的對接。中意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是創新大國,意大利是中小企業王國,中國每天注冊4萬家中小企業,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加強創新創業領域的合作,將古代絲綢之路首尾企業相連共同開發和分享給亞非歐市場。
其次,加強制造領域的對接與合作,將“中國制造2025”與意大利制造業4.0加快對接合作。進一步挖掘中意雙方在制造業方面的發展潛力,拓展兩國合作空間。作為后工業化的中國企業與意大利的制造業4.0結合必將迸發出火花。不僅可以提升中國的產業結構,而且有助于發展和鞏固意大利制造業在全球的地位。
再者,利用兩國的比較優勢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加強“一帶一路”中意經貿合作,不僅推進合作,而且有利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未來五年,中國要解決三個1億人的城鎮化問題。“一帶一路”將給中意合作帶來巨大商機。
最后,加快推進中意經濟合作,兩國在環境與可持續能源、農業與食品安全、可持續城鎮化、醫療衛生、航空航天等五大重點領域有巨大的合作潛力。中意雙方合作要把握機遇,不斷提升和豐富中意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內涵。以中國西安為例,其作為中國航空工業基地的科研和制造優勢顯著,將與意大利合作建設“中意航空谷”項目,利用各自在航空產業方面的資源優勢,攜手推動陜西臨空經濟的發展。總之,加強中意雙方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必將促進中國與意大利、歐洲及歐亞大陸的共同發展繁榮。
加強中意兩國民心相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中意兩國不僅都是世界重要經濟體,而且都是文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國。中意雙方不僅要加強貿易和投資往來以及科技合作,更要發揮在文化方面的合作優勢。
首先,加強兩國的文化、文明交流。打造更多獨具特色的文化合作品牌,加強雙方地方、智庫、媒體交流合作,不斷豐富人文交流內涵,厚植雙邊關系的民意基礎。
其次,加強雙方意大利的足球在全球處于領先水平,中意兩國可以加強足球領域的合作,甚至合作開發足球等體育產業。
最后,中意雙方加強旅游合作優勢。2014年中國到意大利旅游的人數超過150萬人。來意大利旅游的中國游客會發現中意聯合警務執勤成為羅馬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中意司法執法合作的新亮點,聯合警務成為中意信任及友好的象征。這也是中國政府“執政為民”理念在海外的體現,是有創意的合作模式,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劉英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