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常紅、覃博雅、賈文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全體大會于27日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做題為《中日經濟關系透視與展望》的報告時,從經貿關系方面指出了中日經濟層面的互補性質和潛力空間。
張季風認為,經貿關系既是中日關系的壓艙石,也是推進器。日本對華直接投資2012年前一直持續上升,2013年之后連續四年負增長,“倒退了20年”;中國對日直接投資在2009年后突飛猛進,但累計總額只有33億美元,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1月至5月,中日貿易增長了17.5%,扭轉了五年來的負增長的局面。“在中日關系總體向好的大趨勢下,我判斷中日經貿會有一個比較緩慢的回升。”他說。
張季風分析稱,從時間維度上看,中日從合作走向競合,從垂直分工逐漸轉向水平分工;從空間維度上看,雙邊貿易是基礎,投資是動力,區域經濟合作和財政金融方面的合作是深化。
張季風認為,中日經貿關系45年來雖然歷經風雨,但基本上沿著健康發展的道路前進,并取得了巨大成果。目前,中國是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日本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形成了互惠、互補、互利共盈的良好局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日雙邊的經貿合作遠遠超出了兩國國界,已與世界經濟和區域經濟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