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里的中國當代藝術
仇德樹《天下》 設色紙本 |
吳為山《孔子問道》 鑄銅 |
趙無極《300176》 油畫 |
谷文達《匯流·通達》 紙本水墨 |
徐冰 《回到輪輞河邊》 紙本水墨 |
吳昌碩《白玉蘭》 紙本水墨 |
藝術陳設是會場空間的靈魂。良好的空間氛圍是一種無形的外交推力,既能在文化上塑造大國形象,又能在會議期間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增進文化認同感,為國家外交活動贏得公共空間,在向世界展示藝術水準的同時,也顯現文化外交的軟實力。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進博會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的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總建筑面積達147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會展綜合體。進博會期間,如何在這個最大的會展綜合體里進行藝術陳設,向世界展現中國藝術,講好中國故事,顯然不是件易事。
藝術陳設的三大特色
本次進博會中的藝術陳設,包含三大特色:
首先,最大的特點就是緊扣“主動開放”的關鍵詞,對當代藝術作品大膽啟用。空間共陳設的一百多件藝術品,是從數千件作品中精挑細選而來。
其次,藝術家的選擇除了近代大師外,還邀請了對藝術史產生重要影響、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華人藝術家,各藝術流派的創始人、推動者,當代藝術的生力軍和有引領性的青年藝術家,共同參與會議空間的藝術品創作,以多維立體的角度展現華人藝術家的最高創作水平。藝術類型繁多,包含古瓷、古字畫、木雕、漆畫、刺繡、當代水墨、書法、油畫、雕塑、陶瓷等多個藝術門類,宛如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當代藝術譜系展。
第三,進博會會場的陳設與美術館有著本質的差別,會場作為一個具備外交功能的展示空間,藝術品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提升作用,不能讓藝術品搶占空間的視線及有礙空間的主要功能。作品既要代表中國藝術的高水平,又要考慮外交尺度,因此作品的主題內容、作品尺度、畫面形象、表現方式、色彩配置、裝裱方式都受到一定限制;作品的選用面臨著更多層篩選,既要符合會議的精神,又要符合國家外交空間的禮儀規制,能構建嚴肅又有活力的氛圍,最重要的是作品畫面在空間里要“隱”的同時,還要對主題精神有足夠“顯”的文化力量。
進博會分為主會場和平行論壇兩大區域,主會場又分為中方貴賓區、外方貴賓區、中外共享區三個部分。中方貴賓廳以呈現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為主,外方貴賓廳以體現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為要,中外共享區則中西合璧,藝術品主要選擇抽象藝術及山水藝術,以海派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主動開放的姿態。
主會場開門迎客,因此設置了3幅巨制——巨幅國畫《春風又綠江南岸》、木雕屏風《錦繡中華》、刺繡《玉蘭飄香》,向各國賓客展現中華錦繡山河。迎賓廳主背景巨幅國畫《春風又綠江南岸》由陳琪、江宏、車鵬飛、汪家芳四位上海畫家創作完成。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青綠山水作品。作品以江南春景為主題,采用傳統平遠構圖,以大視野描繪出江南水鄉的綠水青山、薄霧朝霞、桃紅柳綠、水榭亭廊、漁船釣叟。這也是作者對江南文化底蘊、新時代春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社會盎然生機進行的詩意表達。美輪美奐的全景式山水木雕巨作屏風《錦繡中華》則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帶領百人技師團隊,耗時3個月完成。這是目前國內最大單幅東陽木雕屏風作品。該作品以全景式構圖、多樣木雕技法,表達了中國傳統審美,贊美祖國、謳歌時代,展示了氣壯山河的國家形象。精美絕倫的蘇繡屏風作品《玉蘭飄香》由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傳承人姚建萍帶領團隊完成。500朵姿態各異、生機勃勃的玉蘭花向世界傳遞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彩魅力和開放胸懷。
藝術創陳的四個思路
一、天地古今,命運共同。
中方貴賓區藝術品創作和陳設思路體現的是中國視野與格局:傳統文化中的宇宙天地觀,縱通古今、橫貫東西的人文發展觀,全球視野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全局觀。趙無極的作品蘊含一種東方精神的凝聚,是對“道”的觀照。吳為山的《孔子問道》與王中的《道法自然》,生動呈現了古代中國兩大思想流派的特征,追古問今。肖谷的《青山瑞華》是青山綠水的現實觀照,唐云的《牡丹》是國色天香,吳昌碩的《白玉蘭》是上海市花。藝術陳設從傳統到創新,從抽象到具象,從天地到國家再到上海,融會貫通。
二、水墨上海,書寫未來。
在設計外方貴賓區時,我們傾向于藝術品語言更加國際化,藝術手法相對創新,娓娓道來中國故事,講好上海的歷史和現在,展現了創新精神,呈現在新的歷史時刻中國主動開放的姿態與決心。創作元素多以水墨和書法為主,描繪上海的都市風景,集中體現了典型性的人文藝術層面的中國元素。本區域主要陳設了王秋童、董小明、俞曉夫、許江、樊楓、趙崢嶸等藝術家的作品。
水墨是中國傳統繪畫材料,當代水墨是中國文化融匯開放的觀念在藝術中的具體體現。本區域選擇與上海城市發展和城市文化相關的不同個人風格的作品,旨在呈現中國文化基因中開放、包容、接納、融合的發展觀。當代水墨經過幾十年主動變革的發展,如今已是全球當代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把“民族的”轉化為“世界的”成功案例。書法則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門類,與整個民族文化血脈相連。在全球化時刻,書法也做出了應對時代的變革。谷文達以書寫作為基本元素進行著具有很強話題性的當代實踐藝術,他為進博會創作的作品《匯流·通達》,取意開放的上海,各方流域匯流長江和東海,同時象征匯流世界的商業博覽。該區域還陳設了王冬齡、徐冰、湯國、崔憲基、魏立剛、范勃等藝術家的作品。
三、抽象山水,包容開放。
中外共享區域是迎賓開幕前后中外貴賓雙方會見、交流的地方,重在交流對話。在這里,藝術品需體現中西合璧的理念,體現交流對話的模式。因此,該區域的藝術品陳設,力求體現海派文化開放、包容、轉化的品格及能力。
“山水精神”是中國繪畫的核心精神,山水已內化成文人藝術家的處世態度和精神追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仁和智,是理想人格的象征。山水共生,兩者互為映照與依托,相輔相成,是合作共贏的象征。本區域主要陳設了黃賓虹、丁雄泉、劉國松、王劼音、童雁汝南等藝術家的作品。而抽象藝術代表外來藝術語言的影響,一組抽象作品營造出赤橙黃綠青藍紫陽光普照、共享時代的勃勃生機。本區域陳設了朱德群、趙無極、邱世華、周長江、申凡等藝術家的作品。
四、梅蘭竹菊,風格鮮明。
平行論壇作為共商協作的重要功能區,以梅、蘭、竹、菊劃分為四個區域,同時作為創作元素,梅的高潔堅強,蘭的淡雅脫俗,竹的正直堅韌、虛懷若谷,菊的孤標亮節,強烈的文化賦予超越了其物象本身,體現的是具有深厚歷史人文的大國禮儀及外交態度。“大道不孤,德必有鄰”,我國外交堅持民族氣節與風骨的同時,秉承“親、誠、惠、容”的共處原則,以開放包容、親仁善鄰的姿態處理國際關系。該區域主要陳設了徐世揚、陳家泠、韓天衡、閔學林、潘公凱等藝術家的藝術作品。
代表中國百年的視覺藝術成果薈萃首屆進博會,充分體現了大國的文化自信。不同文化之間對話交流,最后需要歸結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的當代世界價值觀,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支撐。
(作者為首屆進博會主會場藝術總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