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文化交流團訪問芬蘭
新華社赫爾辛基9月24日電 由國務院新聞辦組織、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所長張云任團長的中國藏文化交流團22日至24日訪問芬蘭。訪問期間,代表團與阿爾托大學師生、芬蘭僑界人士等舉行研討交流,并接受了當地媒體的采訪。
在與阿爾托大學師生的交流中,張云系統介紹了當代西藏的社會、經濟、人文發展成就,著重對西藏傳統文化保護和發展情況做了介紹。他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取得了全方位的進步。民主改革前,西藏人口的95%是農奴,沒有權利和機會讀書,如今西藏實施15年義務教育,這種普惠政策在全國領先;在舊社會,農奴難以果腹,遑論文化保護,如今,普通牧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甚至可以到春晚舞臺亮相表演。藏戲等89項和460項傳統文化項目分別入選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張云的演講引起在場師生極大興趣,現場提問踴躍,討論熱烈。旅居芬蘭的西裔中國問題專家星海說,她與丈夫曾不止一次到訪西藏,親眼目睹近幾十年來的變遷。交通便利了,很多寺廟都得到修復,她希望過幾年能夠故地重游。
《赫爾辛基時報》記者圍繞西藏人權保護、旅游與環保、宗教自由等問題對交流團進行了專訪。張云表示,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更重視人的生存和發展權益。1959年前,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生產資料掌握在農奴主手中,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民主改革后,百萬農奴得到解放。如今,在中央關懷和全國支持下,西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農牧民收入持續增長,80%的扶持資源用在農牧區和農牧民身上。
張云說,西藏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西藏地區除藏傳佛教外,還有苯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等。西藏現有1787座寺廟、4.6萬住寺僧尼,較好地滿足了人們的宗教信仰需求。
西藏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注重環境保護。張云舉例說,夏天參觀布達拉宮需要提前預約,每天都有入場人數上限。西藏34%的面積都是自然保護區。“目前西藏仍是世界上空氣和水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但我們要有危機意識,高原環境脆弱,一旦破壞了很難恢復。”
關于西藏當前面臨的挑戰,張云表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地區不能少,一個民族不能少,西藏還有15萬人要解決脫貧問題,時間緊,任務重。目前西藏正在中央政府和全國各省市支持下,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就業扶貧等方式,解決最后一部分人的貧困問題。
在與僑界人士的交流活動中,代表團的演講也取得積極反響。
代表團此前剛結束對丹麥的訪問,下一站將前往瑞典。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27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