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失能、經濟失衡、社會失序——起底美國走向衰敗的政治制度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國際觀察)政治失能、經濟失衡、社會失序——起底美國走向衰敗的政治制度
新華社記者朱瑞卿
關于美國的制度,美國歷史學家查爾斯·比爾德曾這樣形容:一伙資本家投機商“成功哄騙普通民眾接受一個有利于少數顯貴的政體”。
如今,美國制度失靈的跡象隨處可見:選舉淪為“金錢游戲”,兩黨對立日益嚴重,貧富鴻溝日益加大,種族矛盾日益加深,而實際掌握權力的“深度政府”只關注政商寡頭的利益,對民眾日益強烈的不滿無動于衷。
問題如此嚴重,以至于曾經鼓吹“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也不由哀嘆:“當人們對制度的認知固化時,或當得勢精英用權力阻擋變革以維護自身地位時,制度便會跟不上外部環境的變化,走向政治衰敗。”
政治失能:金錢主宰 黨派惡斗
今年11月初,美國中期選舉尚未正式啟動,在全美多地投票箱前,就已有安保人員全副武裝、嚴陣以待。投票開始后,在威斯康星州,一名男子持刀進入投票站,威脅要求停止投票。當選舉計票仍在進行時,得克薩斯州哈里斯縣、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等地,一些民眾手舉“停止偷取選票”“尊重選民”等標語走上街頭抗議。
選舉被視為美國政治制度的核心,但近年來美國民眾對選舉的態度愈加消極和失望。美聯社與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聯合創辦的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今年10月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只有9%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民主制度運轉良好。
“在美國政界,有兩樣東西很重要,第一是金錢,第二我就不記得了”——100多年前競選專家馬克·漢納的金句,在一次又一次選舉中得到反復驗證。據美國“公開的秘密”網站統計,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費用高達167億美元,是史上最貴中期選舉。
金錢主宰下的選舉,選出的自然大多是金錢的代言人。政客們借助利益集團提供的巨額資金獲取權力,當選后當然要用手中權力投桃報李。有些政客下臺后轉投商界,將多年積累的政治資源兌換成真金白銀,這種“政商旋轉門”在美國已是一種公開的利益交換手段。以利潤豐厚的軍工行業為例,美國政府問責局的最新報告顯示,僅在2019年就有超過3.7萬名軍方官員離任后在14家大型軍火承包商那里謀得職位。
今年8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被聯邦調查局突襲“搜家”后,民主、共和兩黨及雙方支持者激烈對抗,甚至發生了針對聯邦調查局的暴力事件,“內戰”一時間成為美國社交網絡上的熱詞。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說:“大量跡象表明,美國的民主陷入險境。”
近年來,隨著美國國內經濟社會形勢逐漸惡化,兩黨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之間矛盾加劇,爭斗愈演愈烈,政治極化和政治癱瘓現象越發嚴重,真正有利于民眾和國家的改革難以推進。如果說美國的制度設計者們最初試圖通過黨派競爭來實現政治制衡的話,現實則與初衷相去太遠。
德國《商報》網站刊文指出,美國對外把自己展示為“民主衛士”,強調維護西方世界秩序。然而,美國內部卻存在嚴重分歧:墮胎、控槍、移民……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專欄作家托馬斯·埃德薩爾警告,美國已經分裂,正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經濟失衡:貧富懸殊 階層固化
近來,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圣瑪麗食物銀行的門前時常排著長隊。這家慈善機構在11月分發感恩節食物時,有來自全州各地的約1.9萬個家庭前來領取,創下新高。12月13日,在這家食物銀行門前排隊的單親母親羅莎·達維拉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說,她沒有工作,食物價格太高,買不起,家里3個十幾歲的孩子“整天吃零食和即食麥片”。
美國勞工部12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1%,仍處于高位。美國蓋洛普公司本月初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55%的美國人認為物價上漲令家庭經濟困難。
多年來,美國財富向上聚集的趨勢從未改變。美國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今年9月援引蘭德公司數據說,過去47年,50萬億美元財富從美國社會底層90%的人手中轉移到了最頂層1%的富人手中。即便發生重大危機,也只會加速這一過程,因為美聯儲長期實施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最終帶來嚴重通貨膨脹,令窮人成為貨幣政策“放水”的主要受害者,而富人則從貨幣推動的股市、樓市繁榮中獲益巨大。美聯儲2021年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暴發后,美國最富的1%群體在公司股票和共同基金上的財富增長超過6.5萬億美元,是底層90%的人財富增長總額的5倍多。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施蒂格利茨在其著作《不平等的代價》中指出,美國貧富差距擴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公共政策的變化使得收入和財富分配越來越有利于富人,越來越不利于窮人。這些變化包括放松對金融部門的管制,不斷弱化公司治理制度,為富人提供獲取壟斷利潤的政策和規則,以及取消或削弱針對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補貼等等。不言而喻,這些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高收入階層,而受到傷害的是中低收入階層。
如今,號稱“人人生而平等、奮斗改變命運”的“美國夢”已走向幻滅,財富與機會的流動性幾乎消失。正如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拉杰·切蒂的研究結論所顯示的,對于來自低收入地區的美國兒童來說,從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群體上升到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群體的機會不到5%。
美國外交學會主席理查德·哈斯指出,過去有人認為,美國是一個基于“只要努力工作,人人都能改善自身命運”的理念而建立起來的國家,然而,這種每個人都有成功機會的理想,已被階級固化的現實所取代。
社會失序:種族對立 暴力泛濫
非洲裔美國人內森·康諾利和妻子沙妮·莫特打算出售在巴爾的摩的房子,首次估價是47.2萬美元。這對夫婦隨后摘掉了屋子里他們的所有照片,并讓一名白人同事與房屋鑒定人見面。這次,他們的房子估價75萬美元。同樣的房子,同樣的位置,近30萬美元的差價。
在《第三次重建:美國在21世紀的種族正義斗爭》一書中,歷史學家佩尼爾·E·約瑟夫通過類似這樣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故事,來幫助讀者理解美國社會隱藏的種族不平等現象。從低估黑人住房價值的鑒定歧視,到密歇根州弗林特和密西西比州杰克遜等黑人為主的城市出現的水危機,再到不斷延長的被警察打死的手無寸鐵的黑人男性的名單……這些線索匯集起來,讓人們看清,在美國,盡管合法的奴隸制與種族隔離制度早已不復存在,但種族仇恨和種族歧視仍然根深蒂固。
與黑人所受歧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人所受的優待。年僅19歲的白人青年凱爾·里滕豪斯如今在美國“小有名氣”,因為在2020年美國黑人男子雅各布·布萊克被警察開槍打傷后引發的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中,里滕豪斯開槍打死兩人、打傷一人,最終卻被法院判決“無罪釋放”。
此案在美國引發巨大爭議,因為媒體披露此案的陪審團成員幾乎都是白人。里滕豪斯被判無罪后,全美多地出現反對種族主義的游行。一些人手舉標語,上面寫著“要么修改體制,要么失敗”“里滕豪斯——有罪!有罪!有罪!”。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死刑診所”項目聯合主任伊麗莎白·塞梅爾指出,在全美進行的每一項研究中,無論是在州法院還是在聯邦法院,都有一個普遍發現——陪審員挑選制度中始終存在種族歧視。“在加利福尼亞、北卡羅來納、康涅狄格,或是華盛頓、俄勒岡,結果都一樣。”
法國政治學家、蒙田研究所特別顧問多米尼克·莫伊西認為,威斯康星州陪審團判定里滕豪斯無罪就是“美國病”的最完美體現。這一決定與正義毫無關系,它詮釋了美國社會內部深刻的、難以克服的分裂。
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運轉是否良好,治安狀況是一項關鍵指標。除了種族歧視問題外,里滕豪斯案還折射出美國社會中另一個多年來不斷惡化的老大難問題——槍支暴力。
如今,暴力犯罪已成為美國社會中一道越來越深的傷疤。《紐約時報》通過研究統計數據得出結論,槍支暴力已成為美國兒童死亡的“頭號殺手”,去年有3597名兒童死于槍擊,兒童槍擊死亡率創下20多年來最高紀錄。正如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教授迪安·基爾帕特里克所說,大規模暴力已經構成美國的一場重大公共危機,在大大小小的社區中定期上演,令無數人感到恐懼。
槍支暴力還與種族仇恨頻繁聯系起來。今年5月14日,紐約州布法羅市一家超市內,一名白人槍手實施針對黑人的襲擊,造成10死3傷,受害者中11人是黑人。槍手通過頭盔上的攝像頭直播襲擊過程,槍身上寫有充滿種族歧視含義的文字。美國聯邦調查局12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美報告7200多起仇恨犯罪案件。美國副總統哈里斯承認,一場“仇恨流行病”正在美國蔓延,這已被暴力和偏執行徑所證實。
制度失靈:寡頭獲利 民眾遭殃
在美國,流傳著關于“深度政府”的說法。曾在美國國會工作28年的邁克·洛夫格倫說,總統會下臺、國會會易主,但在這背后有一個“深度政府”,一個由情報機構、軍隊、司法系統和利益集團組成的“永久性政府”,它是結合了政府關鍵角色和金融及產業界高層的利益聯盟。華盛頓已被這樣一個僵化的官僚體制把控,普通的改革根本不可能影響到這個體制。
沒有人公開承認“深度政府”真實存在,但美國政商寡頭勾結、大資本幕后掌權的現象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而為此付出代價的,自然是美國民眾。
今年11月16日,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泰克利特在一個防務論壇上發表講話時,一名抗議者手持寫有“洛克希德愛戰爭”的標語牌上臺抗議。她指責這家軍工巨頭大發戰爭財,浪費本應用于改善民生的政府預算。
隨著烏克蘭危機升級,美國不斷加大對烏武器供應和人員培訓力度。據美國外交學會統計,從今年1月24日至11月20日,美國已累計向烏提供總價值480億美元的援助,其中相當一部分經費流入了美國軍火商的口袋。
美國國防部前官員富蘭克林·斯平尼指出,美國軍隊、軍火商與國會勾結起來,借烏克蘭危機渲染對俄恐懼,為新一輪軍費擴張制造借口。據《紐約時報》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羅普·格魯曼等軍工企業的股價今年以來上漲了約35%,而市場主要指數總體呈下跌趨勢。
除軍工復合體外,華爾街也是美國深受詬病的一大利益集團。據美國媒體統計,約半數的離任國會議員都在華盛頓著名的游說公司聚集地K街謀得職位。“華盛頓的議員們都是給華爾街打工的,他們的競選資金來自華爾街,他們對華爾街和K街上的游說大佬俯首聽命。”美國知名導演邁克爾·穆爾這樣說。
能源行業和擁槍勢力的能量同樣不可小覷。例如,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聯邦參議員喬·曼欽屢屢反對相關立法,《紐約時報》調查發現,他從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獲得的競選資金比任何其他參議員都多。
支持擁槍的利益團體有錢有勢,每年都會投入大筆資金游說政客。據“公開的秘密”網站統計,2021年擁槍利益團體的政治游說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580萬美元。對于一些政客及其背后的利益團體來說,擁槍不僅是“權利”,更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美國作家貝倫·費爾南德斯痛斥,美國社會治安每況愈下的制度根源是“貪婪的資本主義”,“美國的社會規則就是資本利益在民眾安全之上”。
美國作家羅克珊·蓋伊直言,在美國,政策被賣給了出價最高的金主。美國前勞工部長萊克指出,財富與權力的勾結,制造了寡頭政治、破壞了民主制度,使美國的制度失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