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布林肯中東行何以“屢行屢敗”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13日電 題:布林肯中東行何以“屢行屢敗”
新華社記者王卓倫 呂迎旭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2日結束了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的第八次中東之行。他先后訪問了埃及、以色列、約旦和卡塔爾,美方提出的加沙停火提議是此訪重點討論的內容。
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行表面上看還是要為巴以沖突“滅火”,但與此前數次訪問如出一轍,實際上仍在繼續偏袒以色列。美方的所謂“斡旋”更多考慮的是自身和以色列的利益,其停火提議也存在不少含糊不清之處,未能滿足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方面的根本訴求,這是布林肯中東行再次無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6月11日,在約旦侯賽因國王會議中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左二)出席加沙緊急人道主義應對會議。新華社發(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攝)
推銷美方提議
美國總統拜登5月31日公布了一項加沙停火提議,據稱這是美方與以色列、卡塔爾、埃及等中東國家多輪外交對話的產物。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說法,布林肯此行意在與相關方討論這一提議,推動實現停火。
按照該提議,第一階段是為期6周的“完全停火”,以軍從加沙地帶所有人口聚集區撤出,哈馬斯和以色列相互釋放部分關押人員等;第二階段,哈馬斯釋放剩余以方被扣押人員,作為交換,以軍將全部撤出加沙地帶;第三階段,開啟加沙地帶大規模重建計劃等。
布林肯10日離開埃及前告訴媒體,該提議已被以色列接受并獲得地區國家支持,并稱“哈馬斯已成為達成停火的唯一障礙”。但以色列方面尚未公開表示接受停火提議。
哈馬斯與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組織(杰哈德)11日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已向調解方卡塔爾和埃及提交對停火提議的回應。一名哈馬斯官員12日說,哈馬斯只是重申了今年5月停火談判中作出的相關承諾,并未在回應中討論任何新的想法或建議。
一些媒體指出,美國的停火提議存在不少模糊之處。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艾哈邁德·海拉表示,該提議沒有就雙方永久停火和以色列從加沙地帶全面撤軍作出明確規定,因此未能滿足哈馬斯方面的基本訴求。
美以內外承壓
本輪巴以沖突已延宕8個多月,超過3.7萬名巴勒斯坦人被奪去生命,200萬民眾深陷前所未有的人道災難。以色列近期對拉法的持續進攻以及本月8日對努賽賴特難民營的襲擊,還在不斷制造更多傷亡。
6月12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杰寧西北方向的丹村,一名巴勒斯坦人查看在以軍突襲中被毀壞的房屋。新華社發(尼達爾·艾仕塔耶攝)
在以色列國內,越來越多的民眾對總理內塔尼亞胡表達不滿,要求政府立即達成停火協議,促成被扣押人員獲釋。國際上,停火止戰是大多數國家的壓倒性共識,多國還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實施種族滅絕。
聯合國安理會10日通過第2735號決議,呼吁在加沙地帶實現“立即、全面和徹底”的停火。決議敦促以色列和哈馬斯“毫不拖延、毫無條件地”全面落實決議。有分析認為,這一決議的通過可能會增加對以色列的壓力,迫使其作出回應。
從美國方面來看,拜登政府因無底線偏袒以色列而遭到各方嚴厲批評,美國國內不斷爆發要求停火、反對軍援以色列的游行示威。隨著美國總統選舉臨近,拜登政府希望通過推動停火來緩解內外壓力,平息選民的憤怒。
不過,在埃及中東戰略研究與國家安全論壇主席薩米爾·加塔斯看來,美國并不是真的希望解決危機,而且其在過去8個多月都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他指出,只有切實落實“兩國方案”,才能為巴以問題找到出路。
停火難度很大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和哈馬斯的訴求差距巨大,美方的停火提議未能就哈馬斯方面最關切的問題提出合理解決方案。布林肯在訪問期間反復將未能達成停火歸咎于哈馬斯,這再次體現出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
6月10日,流離失所的人們在加沙地帶汗尤尼斯馬瓦西地區的臨時營地搬水。新華社發(里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卡塔爾多哈研究生院媒體研究教授穆罕默德·埃爾馬斯里表示,美國的停火提議“非常具有誤導性”,無論布林肯說多少次,都不會使停火成為現實,因為以色列拒絕作出改變。“哈馬斯希望永久結束敵對狀態,而以色列希望保留繼續戰爭的權利。除非這種情況發生變化,否則局勢不會有任何改變。”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賽義德·齊亞德認為,布林肯和內塔尼亞胡試圖用“文字游戲”來延長沖突。華盛頓沒有阻止以色列在拉法和加沙地帶與埃及邊境地區“費城走廊”的軍事存在,這證明美國“并非如它所聲稱的那樣對停火感興趣”。
同時,以色列內部在停火問題上也面臨強硬派的巨大阻力。代表極右翼強硬派的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和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明確表示反對美方提議。他們威脅說,如果內塔尼亞胡接受這份“投降提議”,他們將退出執政聯盟。屆時,內塔尼亞胡政府將因失去在議會的多數地位而垮臺。
中左翼力量代表、主要反對黨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日前退出以色列戰時內閣。分析人士表示,甘茨的退出導致中左翼力量缺席戰爭決策,內塔尼亞胡政府受到極右翼勢力的進一步牽制,這可能會造成其立場更加強硬,進而降低達成停火協議的可能性。(參與記者:黃澤民、姚兵、董修竹、汪強、冀澤、程帥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