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羅馬8月19日電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簡稱農發基金)為聯合國專門機構,成立于上世紀70年代,總部設在羅馬。 其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成員國,用于發展糧食生產,改善農村貧困人口的營養水平,逐步消除農村貧困。
農發基金總裁內旺澤,在其即將前往中國訪問并出席第五屆南南合作研討班前夕,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獨家書面專訪。
記者:請總裁談談當前全球減貧和糧食安全的總形勢,在消除貧困和饑餓方面,農發基金發揮著什么作用?與其他相關機構有哪些合作?
內旺澤:聯合國糧農組織2013年年鑒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營養不良人口從1990-1992年的10億人下降到2010-2012年8.68億人?傮w上看取得了不小成績,但發展不平衡,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取得了較顯著的效益,但這些成效被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許多國家和其他國家營養不良和貧困人口的增加所部分抵消。扭轉這種局面的關鍵是加大對農村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投資。
農發基金的使命是幫助農村貧困人口戰勝貧窮和饑餓。多年來,農發基金在發展中國家,一直扶持小農戶,幫助他們發展生產并走向市場。我們已經看到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環境和社會變化。例如,農發基金在四川省東北部地區的項目,1997年項目開始時,當地的貧困率約為90%,2002年項目完成后,貧困率幾乎為零。
我們為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如果我們擴大合作,可以做得更好。近年來,農發基金與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密切合作,力求創建一個無論男女還是兒童都能得到合理膳食和營養的世界。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政府在減貧和糧食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對中國政府有什么政策建議?
內旺澤:中國政府在減貧工作中的貢獻值得贊揚。中國政府近年來始終把農村發展放在首位,這也是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之一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中國在人類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在世界減貧史上創下了奇跡。在減貧工作上的極大努力使中國成為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出的“貧困人口比例減半”的國家。
盡管取得明顯成就,中國在減貧方面仍面臨著艱巨的任務。農發基金將繼續與中國政府通力合作,繼續消除偏遠地區的貧困人口并改善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條件。
中國已經成功實現糧食自給,并且連續9年增產。農發基金在中國的項目將繼續把重點放在提高農業生產和增加小農戶的收入,這既是減貧的手段,同時也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
記者:您如何評價農發基金和中國的雙邊合作?在進一步加強雙方項目、知識、人事等方面的有何建議?
內旺澤:農發基金與中國的合作卓有成效。1981年,農發基金作為第一批國際捐助者之一,對中國農村發展投資。至今,先后為26個農村發展項目提供優惠貸款,總額達7.31億美元,約400萬家庭受益。農發基金投資的項目大部分位于中國西部的貧困地區,包括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農發基金在中國的項目與國家減貧戰略相結合。因此,農發基金的比較優勢是能服務于政府對中西部邊遠落后地區加大投入的目標。
中國已向農發基金累計捐款1.06億美元。農發基金歡迎中國的年輕人才到這里實踐,將所學到的技能服務于中國和國際社會。農發基金希望,中國將繼續成為一個出色的合作伙伴。
記者:您如何評價南南合作在全球減貧和糧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在進一步促進南南合作中,農發基金和中國各應發揮什么作用?
內旺澤: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國際農業合作與交流,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內,對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相當大的農業援助。此外,它在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能力起到了有效作用。
南南合作可以使各國政策制定者相聚一起,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特別是他們可以制定有利于發展援助的投資方針,使那些生活在低于1.25美元/天的人群的生活得以改善。我們也認識到,南南合作通過相互了解,增加貿易往來和農業投資以實現脫貧致富。 2009年以來,中國財政部和農發基金已組織了四屆南南合作研討班。今年我已再次應邀到中國出席8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南南合作研討班,主題是"促進國際合作伙伴關系,推動益貧農業投資”。
記者:農發基金面臨著哪些新的挑戰?
內旺澤:我們面臨的挑戰依然十分艱巨。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比30年前更復雜。食品價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且不穩定。世界人口可能會達到90億。氣候變化,氣溫升高,長期干旱,水災頻發,這些都是不能低估的力量。目前世界上仍有約12億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中,約8.7億人營養不良,約2億人患有微量營養素缺乏癥,其中大約70%生活在農村地區,大部分生活來源依賴農業。更為復雜的是許多國家武裝沖突使形勢更加惡化。
應對這一挑戰,扶持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小農戶是農發基金的任務。我們已經設定了一個目標,在2012至2015年期間,救助貧困人口9千萬,其中8千萬人脫貧。我們決不能忘記,農業創造財富,創造就業機會,農業使人們特別是農村婦女在經濟和社會上獨立。農業是發展的關鍵,發展是未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