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數量最終敲定。盡管有關美、日是否加入亞投行的評析和動向還廣受議論,但顯然,國際輿論的關注點已逐漸移至未來亞投行的運行規則上。可謂,大局已定,只欠“東風”,就看眾成員怎么干了。
迄今,圍繞亞投行,國際上有輿論認為這是對中國的挑戰,甚至質疑中國的雜音不少。這些質疑主要集中在未來亞投行運行是否透明?所投資的基建項目是否會堅持在環保方面嚴格的貸款標準?是否具有治理能力,涉及制度設計、管理機制等是否合理,風險管控水平如何?等等。
不可否認,對于中國來說,主導治理亞投行這樣一個多邊金融機構是首次。既是首次,則必有挑戰。但中國人也常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是挑戰,更是機遇,要有所作為,就不怕挑戰,挑戰恰好倒逼改革,更加促使各方做好亞投行規則的頂層設計。
透明度是從中國一開始倡議籌建亞投行起就被議論最多、最頻繁的問題之一。不過,仔細觀察便知,除了美日尚未加入之外,幾乎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成為了亞投行初始成員,這樣的多邊金融機構要想不透明都難,如果不透明,這不成了眾多發達國家自己說自己不透明嗎?
環境問題是廣受關注的又一個焦點話題。誠然,以前的中國曾走過一段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老路,但是,現在的中國突出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實踐,“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任何基建項目的上馬都必須通過嚴格的環保標準。況且亞投行中還有像德國等那樣世界頂尖的環保“高手”,何愁未來基建項目不注重環保?不注重環保,中國關過不了,德國關過不了,所有成員關都過不了。由此,可以想象,亞投行的第一個基建項目將會廣受矚目,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謂是亞投行的一塊“試金石”。
眾人拾柴火焰高。世界是地球村,大家是命運共同體,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來商量。作為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正因為此,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亞投行成員能通過平等協商,匯集各路英才,群策群智,制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運行規則來。這個規則的頂層設計將既吸納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美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有益經驗和教訓,也會根據自身著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的特色,精準發力,準確定位。
亞投行不會取代現有的亞開行,而是與亞開行、世行等多邊金融機構美美與共、錦上添花,互補共進、協調發展,推動構建亞洲金融合作體系,探討搭建亞洲金融機制平臺,加快亞洲互聯互通,促進亞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各方互利共贏。這就像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龍舟賽那樣,大家合力劃槳、步調一致,才能使船又快又穩,贏得勝利,笑到最后。(作者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